商业周刊/吴和懋、蔡茹涵
会不会有这么一天,遍布台湾大小角落的超商在半夜拉上铁门,让灯火通明的24小时营业走入历史?从3月中旬起,超商先驱的日本7-Eleven(以下简称日本Seven)开出改革的第一枪,由旗下十家直营门市率先实验,只在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之间营业。
全年无休重要,还是人命重要?加盟主过劳,已是海内外所有超商的共同问题。(摄影/骆裕隆)
「绝对会持续24小时经营,」日本Seven社长古屋一树的声明仍言犹在耳,为何突然改变态度?起因出自一家位在东大阪的加盟门市。
今年57岁,自2012年加入日本Seven的加盟主松元实敏,被总部求偿违约金1700万日圆(约合新台币470万元),原因是擅自在深夜1点到6点歇业。其实,此时的松元早处在「过劳死边缘」,从去年5月太太病逝以来,每天至少工作16个小时,身心俱疲已经到了极限。消息一曝光,日本Seven不得不在舆论非难下软化态度。
24小时营业,为什么变成24小时「不睡」?不论日本或台湾,「本来就是加盟主的常态,」中华国际连锁加盟者交流暨权益促进会理事长陈演家透露,无论找不到人手连续工作2、3天,或怀孕仍站十几个小时都很正常。
困境1:营收增获利却减 「便利商店三班制是经年累月的习惯,」台湾某超商品牌高层,向商周记者点出真正的症结,「以前是如果我撑,生意不错,那就愿意撑;现在是撑,也赚不了钱!」加盟店的老问题之所以一一浮出水面,追根究柢,其实是超商40年来的获利方程式,正在快速瓦解,「现在就算愿意奉献时间,趋势也不一定需要你了。」
从营收数字来看,根据经济部统计,台湾超商的整体营收逐年成长,2018年成长率6.35%,更是13年以来新高;在日本,领头羊的Seven去年门市突破两万家,也让母公司柒和伊(7&i)营收再写新高。但财报中「国内超商营益」一项,2018年度前三季总和与前一年同期相比,事实上却是衰退1.1%。
困境2:有钱也请不到人 超商的第二重困境,则是人力成本不断垫高,且由加盟主吸收,甚至花钱也请不到人,让24小时营业越来越不实际。「有店员被抢劫砍断手的、还有诈骗集团冒充总部来检查的、店员舞弊偷窃的,」一位台湾加盟主向商周感叹,深夜治安问题难解,结果只有自己出来上工解决。
困境3:24小时背后机制恐崩坏 既然越来越「难赚」,又何必坚持24小时营业?以台湾超商来说,大夜一晚8小时的营收至少要达1万元,才能摊平人力、水电等成本,但多数门市其实是亏损经营,某些总部还要支付夜班补助。继续苦撑的原因,就藏在一句话里。
「若晚上11点关门的话,白天的营收损失远大于深夜,整体营收会减少3成,」古屋一树2017年回应《日经Business》专访解释,晚上7点到10点是消费颠峰,11点歇业便不会下单,也没有时间补货上架,直接冲击到隔天的销售业绩。
看似只是放弃难赚钱的8小时,后果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。不只食品工厂生产便当是24小时动工,物流也是24小时运转来分散配送时间,超商总部与上万名加盟主的契约规范全都非改不可。
更难跨越的门坎,则是「超商=24小时」的业界形象,一旦弃守24小时,就不能再与「方便」画上等号,等于放弃了超商的「自我认同」。就算能一一克服运作机制的技术细节,也不介意关店后的营收流向其他竞争者,少了这8小时不只是简化服务,更等同超商业者自己宣告,业界的规模即将大幅衰退。
当初超商因为方便而崛起,如今赚钱越来越难,「因为便利商店的核心,『便利』两字被挑战了,」不愿具名的超商高层认为,人们的消费行为改变,才是使一切问题浮现的起点,一步步推动着超商改变习以为常的经营模式,「这将慢慢形成一个新的趋势,也是一个不会再回头的趋势。」
|